从财富自由到“地狱模式”:何小鹏的创业涅槃之路

近日,在罗永浩的“十字路口”节目中,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与罗永浩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,揭秘了从实现财务自由到投身造车“无尽地狱模式”的创业故事,充满了坦诚、反思与远见。这场对话不仅展现了科技创业的艰辛,也映射出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砥砺前行的决心。

财富自由的起点与UC时代的磨砺

何小鹏的创业梦想始于大学时代对财富自由的渴望,这源于一篇财经杂志对一位跨国公司高管的报道。他曾尝试过彩票和房产,但都因各种原因未果。直到在亚信公司工作第二年公司上市,他获得了期权,虽然股票后来跌破发行价,但这让他看到了股权带来的巨大潜力。最终,他找到了实现财富自由的第四条路——创业,这一想法源于对当年老板财富积累的震撼。

何小鹏的第一次创业是与人合伙,股权较少,无需出资。第二次创业UCWeb则是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时。UCWeb最初是做移动邮件客户端,但在用户反馈中意外发现其内置的浏览器功能更受欢迎,于是战略性地转向了移动浏览器,这一巧合的转变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。

UCWeb的融资之路也充满挑战。早期,丁磊曾借款80万元人民币,这笔钱在当时是一笔巨款,帮助公司度过了两年最艰难的时期。何小鹏承认自己不擅长融资,因此找到了擅长此道的俞永福作为合伙人,这被他认为是UC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——找对了合伙人与投资人,尽管中间也经历了多次筛选

UCWeb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用户增长最初非常缓慢,通过论坛和线下推广,用了数月才实现日增100用户。直到2010年智能手机普及后,才迎来爆发式增长。尽管如此,UCWeb在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前一年仍处于亏损状态,直到次年才盈利。何小鹏反思,UCWeb的成功更多是源于对技术和用户需求的专注,而非过多的商业化考量

奔赴造车“地狱模式”:小鹏汽车的诞生与挑战

2014年UCWeb被整合进阿里巴巴,何小鹏实现了财务自由。然而,他并没有选择长期休息,短暂的假期后,他很快便感到空虚。他发现自己属于那种无法忍受无聊的人,基因里就不太接受享乐主义的生活。

投身造车,始于他对智能汽车是未来趋势的判断。2014年,他开始组建团队,最初以投资人身份参与,直到2017年8月才全职加入小鹏汽车。他的朋友曾提醒他,聊到汽车时,他的眼睛会发光,这让他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热情。第一次试驾特斯拉的体验也给他带来了巨大冲击,让他看到了非传统汽车公司也能造出好车的可能性,尽管后来他意识到这是一种“错觉”,但正是这种“错觉”给了他勇闯的勇气。

然而,造车这条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。许多朋友,包括雷军在内,都曾劝他不要涉足硬件,因为“太苦了”。何小鹏坦言,互联网人的“迷之自信”常常让他们低估了硬件制造的复杂性,软件迭代快速,但硬件迭代却是“一次性”的,任何错误都可能带来巨大损失

小鹏汽车的命名也颇具戏剧性。最初想叫“橙子汽车”,但因商标被洗车店抢注,最终只能用“小鹏”。尽管在海外市场“Xpeng”被认为是国际化的名字,但在国内,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曾引发不少争议,许多人劝他改名,认为改名销量能翻倍

面对公司发展瓶颈,何小鹏意识到自己作为投资人最初的放权策略可能导致信息过滤,成为公司发展中的“最后知情者”。因此,他决定亲身下场,从董事长转型为CEO,亲自抓核心业务。这一过程中,他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,虽然痛苦,但多数人选择了“荣誉退休”,在公司困难时期反而更容易接受变革。

小鹏汽车的品牌定位也经历了摸索,最终明确为“科技与时尚”,目标用户是偏年轻、喜欢科技和时尚的群体。何小鹏坦言,最初主打“自动驾驶”,但随着这一概念的普及,需要更深层次的差异化。他认为,要在大众消费品领域脱颖而出,工业设计和AI能力都必须成为“长板”。小鹏为此投入了巨大资源,设计团队规模已达400多人,汇集了国内外顶尖设计师。

造车是“地狱模式”的缩影。何小鹏提到,公司曾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,2019年融到4亿美元,其中他个人投资2亿美元,却只够维持半年。更痛苦的时刻出现在2022年底,产品发布出现问题,他反思后发现问题根源在自己,甚至萌生了“下台”的念头。他形容那段时期“比2019年更痛苦”,因为不仅要面对困境,还要在员工面前假装没事,预估两三年才能走出困境。

汽车行业的“淘汰赛”与AI、飞行汽车、机器人的未来布局

何小鹏将当前汽车行业形容为一场“淘汰赛”,预计未来五年内会“水落石出”,最终可能只剩下五家左右的中国企业。他认为,目前没有一家公司真正拿到了“船票”,包括特斯拉在内,都面临持续的挑战和起伏

小鹏汽车未来的发展,AI无疑是核心驱动力。何小鹏认为,许多企业对AI的重视仍停留在口头层面,而小鹏则是在AI算力上投入了巨大资源,其算力水平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到10倍。他坚信,物理世界的最大机会在于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。

对于自动驾驶(L3、L4级),何小鹏的看法经历了从乐观到审慎,再到重拾信心的转变。他认为,在大型模型的加持下,未来2到5年内将迎来巨大突破,出现“有人开的L4”和“无人开的L4”两种模式。他对中国在高科技推进上的政策充满信心,认为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在推动创新方面远超许多发达国家。

除了汽车,何小鹏的目光还投向了更远的未来。飞行汽车是他在2013年与汽车同时考虑的项目,2020年小鹏收购了一支飞行汽车团队。预计2026年将发布第一款产品,其目标安全系数是汽车的1000到3000倍,售价预计在100多万元。他形容这不仅是“难上加难”,更是“乘法效应”的难度

人形机器人则是何小鹏的又一雄心勃勃的布局。2023年,小鹏全资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公司。他认为,机器人的技术广度比汽车更广,难度更大,尤其在照护老人和小孩的场景中具有巨大价值。他预计,未来10到20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实现L4级的独立照护能力,但这也意味着比汽车更大的持续投入,机器人训练数据量将远超汽车

穿越地狱的修行:领导力与个人成长

在谈到这些“地狱模式”的创业,何小鹏分享了他的个人成长与领导力心得。他承认自己脾气暴躁,但在经历多次挫折后,学会了自我反省和情绪管理。他的办公室甚至安装了双层隔音,以避免在发火时影响员工。他学会了在情绪不稳定时不做出决策,让决策更趋于理性。

何小鹏认为,创业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成长,与团队共患难、共成功、共同成长,但他也承认运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他将每一次创业都视为一次产品经理的旅程,不断颠覆自我、学习客户需求、重新打造产品,并坦然接受失败的概率。

对于未来,他从没想过退休,认为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。但他承认,创业让他在陪伴家人方面有所亏欠,并幽默地总结:“创业最好不要做太大,但有时候你做了中等规模后,就由不得自己了,它会逼你往大里走,所以你是很痛苦的” 。

何小鹏的创业故事,从早年对财富的向往,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UCWeb的辉煌,再到如今投身新能源汽车、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的“地狱模式”挑战,是一段充满自我颠覆、持续学习和无限探索的旅程。他以其工程师出身的严谨和产品经理的洞察力,带领小鹏汽车在智能科技的浪潮中劈波斩浪,尽管前路漫漫,但其对科技改变世界的强烈兴趣和坚韧不拔的长期主义精神,无疑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树立了榜样。